PFA在中国的竞争,已经从“谁更贵/更新”进入“谁更稳、更合规、能把账算明白”的阶段。所谓“二次集采”(续标/扩面),不太可能再是单纯的极限压价赛,而是质量、规模与院内经济学的综合比拼。如果您有废弃导管需要回收,也别忘记扫描下方二维码,把导管上的贵金属变现。

先说结论

  1. 规则重心正从“唯低价”转到“可持续交付”:续标更看质量稳定、供货履约、真实世界证据与培训支持。

  2. 外资优势在证据与装机生态,但全球价盘与风控限制“深降幅”;国产优势在本地化成本与服务半径,但必须补足稳定性与可验证数据。

  3. 活下来的共同点:能把“可复制的院内经济学”跑通——按品牌报量意愿强、训练有素的术者池、清晰的售后与质控闭环、以及算得过来的 TCO。

11.png

什么是 PFA 的「二次集采」?

目的从“砍价”转向“可兑现”:续标看的是能否在协议周期内稳定供货、质量一致、不出大波动,并且能支撑院内效率。

评价更精细:按品牌报量、履约监测、优先使用中选、服务与质控评分,这些都在影响真实份额。

边际优势重构:谁能把“术者训练—质控—随访—应急”做成一体化服务,谁就有资格拿到更多“按品牌报量”。

22.png

外资 vs 国产:生存分水岭 5 指标

1.适应证与证据:随机对照/注册/真实世界,能否覆盖更复杂人群;并发症与复发率的边界是否清晰。
2.装机与术者生态:装机密度、术者培训曲线、远程支持与到院值守;能否快速把“陌生术者”转化为“合格术者”。
3.价格承压与全球价盘:是否具备在不破坏全球价盘的前提下降本;国产是否能在合理区间内实现结构性降价。
4.本地化供给与服务:备货周转、配送半径、SLA(响应时限/替换/召回流程)、质控批签与可追溯体系。
5.安全与风控:上市后不良事件管理、院内应急预案、培训再认证机制、数据留存与隐私合规。

判断要点:外资在 ①② 常拿高分;国产在 ③④ 有天然优势。能把 ⑤ 做“可量化与可复盘”,才是竞争的关键拐点。

77.png谁更可能活下来?

外资头部(波科/美敦力)
借助充分证据+装机生态与更完善的术者培训,若地方执行「按品牌报量+优先使用中选」,外资在 A 组稳位概率高;

深度降价空间有限,需以稳定供货、培训服务与联合术式(如封堵联合)补足价值感。

国产头部与新入局者
本地化供给、服务半径、成本结构为抓手,在续标/扩面中更易做出量价平衡

关键是补齐真实世界证据履约口碑(备货、配送、质控、响应时效),在院内把「风险顾虑」降到最低

适应症与关键指标页:术时、PVI 成功率、并发症率、12 个月复发率(附来源/期刊链接)。核心证据建议覆盖 ADVENT 等高等级研究。

装机与培训计划:术者培训人数/周期/考核与再认证;远程支持与值守机制。

供货与售后 SLA:备货周转、应急替换、质控批签、召回流程。依据省际联盟要求写入履约承诺。

价格与合规说明:对照省级/联盟历史中选价的合规性阐释(不追求极端低价,强调稳定与可持续)。

RWE 方案:门诊/住院随访表、并发症上报路径、数据留存与隐私合规。